作者:史建三
《非洲西游记》
—红土村里的巫毒舞
贝宁的午后,太阳把红土晒得暖融融的,风裹着棕榈叶的清甜往鼻尖钻。我们文化考察团坐着大巴,一路碾过带碎草的土路,终于抵达专跳巫毒舞的洛科村。当地导游袁导走在前面,指了指远处飘来鼓声的方向:“‘洛科’是‘神灵的歇脚地’,等会儿的巫毒舞,跳的都是祖辈传下来的老故事。”
【一、村口鼓声:撞进耳朵的狂热】
刚迈进村口,“咚、咚、咚”的鼓声就直直撞了过来——不是零星的轻响,是十几面鼓凑在一起的狂热敲击,像无数只手往人心里捶,震得脚边红土都似有若无地颤。 挤到村中央空地才看清,村民早围了一圈:男女老少穿的布衫印着彩色蛇纹与图腾,脸上抹着淡红土粉,眼神里满是期待。鼓手打赤膊,胳膊肌肉随鼓槌起落绷紧,汗珠砸在鼓面,混着鼓声溅起细碎的响,落在红土上晕开小小的湿痕。袁导往旁边挪了挪,给我们腾出前排位置:“要开始了。”
【二、草垛登场:旋转的彩色“精灵”】

话音刚落,村边库房里突然转出三个圆锥形大草垛。领头的那堆最惹眼:稻草堆得紧实,外层裹着红、绿、黄三色布料,顶部扎了个夸张“兽头”,白色“牙齿”尖尖翘着,“口腔”涂得通红,神秘又鲜活。 紧接着,鼓点猛地变快,像急雨砸在铁皮屋顶,密集得让人喘不过气。三个草垛在领舞者手势指挥下,突然疯狂旋转——不是慢悠悠晃,是带着劲的转,草料飞起来像三只张开翅膀的彩蝶,在红土上空划出残影。我们都看呆了,有人举相机连按快门,镜头里的草垛早成模糊色块,只剩草料颜色在眼前闪。
【三、草垛揭秘:藏在里面的惊喜】

大概转了五分钟,鼓点“咚”地停住,草垛也稳稳站住,草屑还在风里飘。“接下来是洛科村的老规矩,”袁导压低声音,带着点神秘,“你们猜,草垛里藏着啥?”团员们七嘴八舌,大多说“有人”,也有人猜“小猴子”,袁导只笑不答。 领舞者深吸一口气,抓住草垛顶布料猛地一掀:第一堆里,雪白小兔子缩着身子,红眼睛眨呀眨,一点不怕人;第二堆里,小乌龟慢悠悠爬出来,爪子扒着碎草挪得认真;第三堆最惊喜——飘出个木雕人偶,头部刻着细纹路,头顶圆器物挂彩色布条,身上穿红黑灰布衫,脖子绕着珠链,风一吹还轻轻晃,像跟着鼓点舞。
【四、归途余韵:红土里的生活盼头】

人群爆发出惊呼,有团员想摸兔子,被老村民拦住:“这是神灵的礼物,得让它们自己走。”果然,小兔子蹦进草丛,小姑娘用树叶给小乌龟铺“路”,人偶被挂在芒果树上,布条珠子在阳光下闪。往回走时,远处鼓声还在飘。我摸了摸口袋里袁导给的红土——他说这土沾了灵气,带巫毒舞的劲。风里棕榈香更浓了,兔子、乌龟、人偶的模样,都被鼓点刻在脑子里。原来巫毒舞不只是草垛旋转,热闹背后藏的,是对生机的盼、对长久的愿,是祖辈传给后辈的,最朴素的生活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