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华悦旅游!  [登录]    我的订单
  收藏本站   |     微博关注

《非洲西游记》五

作者:史建三

 

《非洲西游记》34——马拉博机场的启示:非洲小辫,文化身份的象征与历史的载体

 

马拉博机场的湿热序章

 

          赤道几内亚的马拉博机场,空气里浮动着椰香与热带特有的黏腻。值机队伍如一条缓慢游动的河,将不同肤色、不同口音的人串成文明的丝线。我站在队尾,目光忽然被前方一位非洲女士的发辫绊住——那不是普通的发型,是被称为“Box Braids”的非洲小辫,每一缕都像被精心雕刻过的艺术品。

 

发辫里的文明密码

 

          她的发辫被分成规整的小方块,黑色发丝紧密编织,在值机灯下泛着绸缎般的光泽。我鬼使神差举起手机,不是偷拍,是对一种鲜活文化的敬畏:那些交错的发束里,藏着非洲大地的纹路,藏着部落的密码。

 

从发丝到史诗:辫子里的文化叙事

 

          记忆突然被拉回西非旅行的夜晚。当地老人说,非洲小辫从不是简单的装饰。孩童三四岁起,母亲或祖母便会用骨针蘸着油脂,将她们的头发编成不同纹路——螺旋代表丰收,菱形象征勇气,单股辫是待嫁的姑娘,双股辫则是为人母的荣耀。编辫的过程是课堂,长辈会絮叨家族往事、部落禁忌,甚至传授草药知识。一根发辫,是流动的家谱,是口耳相传的史诗。

 

白衫与辫梢:传统在现代的轻盈转身

 

          队伍又挪了几步。女士转过身,发辫末端微微卷曲,随着动作轻颤,像有生命的精灵。她穿一件素白无袖上衣,肩上是银色链条包,现代服饰与老手艺的发辫撞在一起,竟无半分突兀。这让我忽然懂了:文化从不是锁在博物馆的标本,而是奔涌的河。它既守着源头的清澈,也笑着接住沿途的新水。在马拉博这样的城市,传统与现代的对话,每天都在发梢、衣角、街角的咖啡摊上演。

 

在发辫间触摸世界的温度

 

          办完值机回头,她已消失在人群里,只有那团乌亮的发辫仍在视线里晃动。机场依旧喧嚣,可我的心跳慢了半拍——原来旅行的意义,从不是打卡多少景点,而是在某个瞬间,被一种文化击中,然后忽然读懂:每根辫子都是文化的花种,每片肤色的背后都藏着千年故事。我们都是花园里的寻芳人,带着尊重与好奇靠近,世界便会展开最动人的画卷。

 

《非洲西游记》35——穿越时光的加蓬:从俾格米人到黑奴解放的历史印记

 

          作为一名对历史充满热忱的爱好者,西非之行将我引领到了神秘而迷人的加蓬。当我踏上这片土地,仿佛能听见历史在脚下的土壤中低语,每一寸空气都弥漫着岁月的沉香。

 

部落变迁:历史洪流中的身影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加蓬,这片土地最早由俾格米人居住。那些穿梭在丛林中的小巧身影(平均身高1米4,8岁开始生孩子),在茂密的树林间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,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,遵循着古老的生活方式。然而,历史的车轮从未停止转动,班图部落的迁徙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,逐渐改变了这片土地的面貌。班图人带来了新的文化、技术和社会结构,俾格米人或选择融合,或被逐渐边缘化,他们的原始足迹在这场历史的变迁中渐渐模糊。

 

王国兴衰:海岸与河畔的历史星辰

 

          早在十五世纪之前,加蓬的沿岸与奥果韦河畔,部落酋长们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国。这些王国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,点亮了加蓬的历史天空。它们有着各自的统治体系、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,在岁月的长河中默默发展。直到1472年,葡萄牙探险家的船只像不速之客般首次抵达加蓬的海岸,这片土地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就此悄然开启。随后,荷兰、英国的航海者也接踵而至,他们带着好奇与贪婪的目光,打量着这片富饶的土地。但最终,法国的殖民势力如同沉重的枷锁,深深地烙印在了这片土地上。

 

 

黑暗岁月:奴隶贸易的沉痛记忆

 

          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,加蓬不幸沦为奴隶贸易的重要节点。无数无辜的生命在这里被像商品一样转卖,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,踏入未知而残酷的命运。家庭的破碎、亲人的离散,成为了这片土地上最惨痛的记忆。那是一段黑暗的岁月,加蓬的人民在苦难中挣扎,他们的泪水与鲜血浸湿了这片土地。

 

独立曙光:自由之路的艰难抗争

 

          但历史总是充满了转折与希望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,自由的呼声如同春风,吹遍了加蓬的大地。在这片曾饱受压迫的土地上,人们开始觉醒,他们组织起来,发起了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统治的斗争。经过长时间的抗争与牺牲,1960年8月17日,这一天成为了加蓬历史上永恒的丰碑。加蓬终于获得了独立,宣布成为共和国,翻开了历史崭新的篇章。

 

纪念碑前:铭记历史与自由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我怀着崇敬与好奇,来到了加蓬的海岸线。这里是一片与天际温柔相拥的蔚蓝海域,海浪轻轻拍打着沙滩,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。而在这片海岸上,与加蓬总统府遥遥相对的,是一座庄严肃穆的黑奴解放纪念碑。当我走近这座纪念碑,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震撼。它由两根巍峨的石柱和一个雄伟的人形雕塑构成,宛如一位沉默而坚定的历史守护者。那两根石柱笔直地矗立着,像是历史的两根支柱,承载着无数被岁月掩埋的往事。

 

          石柱表面精心雕刻的图案与符号,每一笔都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苦难与抗争。我轻轻抚摸着石柱上的雕刻,仿佛能感受到那些曾经遭受苦难的人们的心跳,他们的悲惨遭遇、他们对自由的渴望,都通过这些雕刻传递到了我的心中。人形雕塑更是令人动容。它巧妙地将男性和女性的特征融为一体,象征着全人类对自由的共同向往。那高高举起的双臂,仿佛在向苍穹呐喊,呼唤着自由的降临;而被挣断的铁链和破碎的手铐,则是对过去束缚的坚决决裂。这座雕塑不仅仅是一座艺术品,更是自由与解放的象征,它代表着黑暗时代的终结和崭新纪元的开启。

 

          站在纪念碑前,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。那些曾经被奴役的人们,他们在黑暗中忍受着无尽的痛苦,却从未放弃对自由的追求。他们的抗争精神,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,照亮了加蓬走向自由的道路。这座纪念碑提醒着我们,自由不是从天而降的,而是无数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。历史是一面镜子,它让我们看清过去的沧桑,也指引着我们走向未来的方向。在加蓬的海岸上,这座黑奴解放纪念碑就像一面历史的明镜,它让我们铭记过去的苦难,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自由。它激励着我们在追求自由、平等和正义的道路上不断前行,让加蓬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生命都能在阳光下自由地绽放。

 

《非洲西游记》36——禁忌之地的诱惑:我们在加蓬总统府上演的“偷拍”闹剧

 

 

行前唠叨:领队的“紧箍咒”

 

          嘿,各位爱听奇闻轶事、热衷探索未知的朋友们!我跟着文化考察团漂洋过海来到了西非的加蓬,本以为这是一场按部就班的文化交流之旅,没想到在加蓬总统府这儿,上演了一场让人笑到满地找牙的“偷拍”大戏。行前,领队就像个唠叨的老妈子,反复在我们耳边念叨:“都给我听好了啊,到了加蓬可得遵守当地的法律和规则,尤其是去总统府那边,不让拍就别拍,不然惹出麻烦,可别怪我没提醒你们!”那严肃的神情,仿佛我们是一群即将闯入龙潭虎穴的“愣头青”。我们一个个都点头如捣蒜,心里却想着:能有啥大不了的,不就是拍个照嘛。可谁也没想到,这简单的叮嘱,后来竟成了我们“冒险”路上的“紧箍咒”。

 

神秘府邸:传说中的“魔法城堡”

 

          到了加蓬总统府附近,好家伙,这总统府就像个被神秘力量层层包裹的巨型宝盒,有好多卫兵把守着。当地人有个传说,说它是由一位法力无边的巫师建造的,每一块石头都刻着古老的咒语,每一扇窗户都像是能洞察国家命运的神秘之眼。当地人还神秘兮兮地说,这总统府的真实模样不能被凡人的相机轻易记录,否则那些咒语就会“发威”,把拍照的人困在无尽的幻境里,永远出不来。这说法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在我们考察团里激起了层层涟漪。大家既兴奋又害怕,就像一群即将打开潘多拉魔盒的小探险家。有人小声嘀咕:“这不会是真的吧,感觉好刺激啊!”也有人皱着眉头说:“还是小心点好,别真惹上什么麻烦。”

 

狂魔出招:“偷拍”计划诞生

 

          我们考察团里有个爱搞怪的“拍照狂魔”老占,他一听这传说,眼睛都直放光,嘴里不停地嘟囔:“这要是能拍到,回去不得在朋友圈炸锅啊,我肯定能成网红!”可领队的叮嘱还在耳边回响,谁敢在总统府门前明目张胆地拍照啊,那不是往枪口上撞嘛。不过,咱这考察团里都是“鬼点子”一堆的“机灵鬼”。有人就想出了一个自认为“绝妙”的主意——在行驶的大巴车上拉开窗帘拍!大家一拍即合,就像一群准备偷吃糖果还不想被家长发现的小孩子,既兴奋又紧张。老占更是摩拳擦掌,说:“就这么干,咱们来一场刺激的‘偷拍’行动!”

 

车上惊魂:“偷拍”与守卫的对峙

 

          车子逐渐驶近总统府,我的心也跟着“砰砰砰”地跳个不停,感觉就像要去偷国宝似的。我紧紧握着手机,眼睛死死地盯着总统府的方向,生怕错过任何一个能拍到好照片的瞬间。老占更是夸张,整个人都快贴到车窗上了,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:“快,快,再靠近点儿,这机会难得啊!”就在车子快要经过总统府大门的时候,我手一抖,“咔嚓”一声,照片拍下来了!那一刻,我感觉自己就像完成了一项伟大的使命,心里那叫一个得意,仿佛已经看到了朋友圈里大家对我的疯狂点赞。可还没等我高兴几秒钟,突然发现旁边有个守卫持枪正虎视眈眈地盯着我们这俩车,那眼神就像一把锋利的剑,直直地刺向我们。我的心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儿,心想:“完了完了,这下要被抓个正着了,领队不得把我们骂个狗血淋头啊!”

 

事后欢笑:规则与冒险的感悟

 

          好在车子速度快,一溜烟儿就开走了。我们一群人坐在车上,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然后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。这笑声里,有紧张过后的放松,有成功“偷拍”的兴奋,还有对这次奇妙经历的感慨。虽然我们只是匆匆一瞥,在车上慌慌张张地拍下了总统府的照片,但这段经历却成了我们这次文化考察之旅中难忘的回忆。它让我们明白,生活就像一场充满未知的冒险,规则是前行的指南针,但有时候,一点点小小的“违规”和“冒险”,反而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快乐和惊喜。不过,咱也得记住领队的叮嘱,下次可不能再这么“胆大包天”啦!说不定哪天,我们又会开启另一场让人捧腹大笑又惊险刺激的文化之旅呢!

 

《非洲西游记》37 ——“领航员”邓总带你尝遍加蓬特色,鳄鱼肉成主角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我们这个文化考察团中,许多都是身经百战的旅游达人兼资深美食家,这次在加蓬首都利伯维尔,可是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又妙趣横生的美食大冒险。而这场冒险的“领航员”,正是那位被大家封为“美食探险家”的地陪邓总。

 

“领航员”登场,美食雷达启动

 

          邓总一出场,那气场就不一般,仿佛自带美食雷达,对利伯维尔的大街小巷了如指掌。她戴着那顶标志性的遮阳帽,眼神里透着对美食的执着和热情,一见面就拍着胸脯保证:“跟着我,保准让你们吃上最地道的加蓬美味!”她旅游旗一挥,带着我们直奔一家当地堪称特色美食象征的餐厅,还神秘兮兮地说:“今天,让你们尝尝都市超市货架上绝对找不到的稀罕玩意儿!”

 

菜单惊现“猛兽”,猎手摩拳擦掌

 

          我们一行人,那可都是城市里的“美食猎手”,平日里啥稀奇古怪的没吃过?可当看到菜单上那“鳄鱼肉”和“野猪肉”时,还是忍不住集体倒吸了一口凉气。这菜单就像一个神秘的魔法盒,里面藏着未知的挑战。不过,咱是谁啊?这小小的挑战能吓倒我们?一想到回城后能跟朋友们吹嘘自己大快朵颐过鳄鱼肉,那自豪感“噌”地就上来了。大家互相打气,眼神里满是兴奋和期待,就像即将奔赴一场餐桌上的“终极战役”,只不过手里的武器换成了精致的刀叉。

 

“野味”上桌,味蕾开启过山车

 

          不一会儿,服务员端着一盘“特立独行”的鳄鱼肉上桌了。那卖相,怎么说呢,有点“狂野不羁”,跟我们平时吃的那些精致料理完全不是一个画风。鳄鱼肉表面泛着一层独特的油光,纹理清晰可见,仿佛在诉说着它曾经的“凶猛”。邓总满脸笑容,像个专业的美食解说员一样解释道:“这可是遵循加蓬传统工艺烹制的哦!”我们纷纷点头,心里却暗自嘀咕:“这传统手艺,还真是够‘地道’的!”我鼓起勇气,切下一小块鳄鱼肉送进嘴里。好家伙,这口感,就像味蕾在坐过山车,先是有点硬邦邦的,仿佛在跟我较劲,接着又带着一股说不出的“野性”味道,仿佛在跟我抗议:“嘿,我可不好惹!”不过,咱也不能怂啊,硬着头皮嚼了几下,还装作很享受的样子对同伴们竖起大拇指:“不错不错,有特色!”同伴们看着我那夸张的表情,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。

 

美食感悟,生活惊喜无限

 

          虽说这鳄鱼肉的味道对我们来说是一场空前的“味觉历险记”,但这段记忆却成了此行最精彩的片段。我们一边吃一边调侃,都说这趟加蓬之旅,不光看了壮美的自然风光,还实实在在地尝到了大自然的“原生态”滋味,这才是真正的“野味”啊!在这场“美食”奇遇中,我们不禁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报以默契一笑。大自然就像个调皮又幽默的大师,给了我们这么多千奇百怪的食材,让我们创造出各种“创新料理”。说不定它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我们:生活可不是一潭死水,里面藏着无数惊喜等着我们去发现呢!尽管那鳄鱼肉的味道并不咋地,但那次在利伯维尔的美食探险,却成了我们记忆中闪闪发光的一页,永远也抹不去啦!